被茅台“抛弃”?2009年,贵州神童13岁考入了985名校,轰动一时。茅台集团承诺无偿资助四年学费,令人意外的是,资助一年后就停止了。这背后的真相让人心酸!
“伤仲永”的故事,我们从小听到大。仿佛那些顶着“神童”光环出道的孩子,最终都逃不过泯然众人的命运。
历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,不禁让人思考:究竟是天才的光环太重,还是人生道路本身就充满了挑战?
2009年,来自贵州的13岁少年廖崴,以超过当年二本线50多分的成绩,成功考入中国农业大学,一夜之间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,被誉为“天才少年”。
然而,这位“天之骄子”的大学之路却异常曲折,甚至一度面临退学的风险。
廖崴的童年就像开了“倍速”,三岁识字,五岁就能自己创作诗歌,在同龄孩子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,他已经开始“啃”各种书籍。
小学、初中,廖崴都是跳级完成的,别人要走好几年的路,他一溜小跑就过去了。
奥数比赛的奖状更是拿到手软,仿佛学习这件事,对他来说毫不费力。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,但也意识到儿子天赋异禀,咬紧牙关也要支持他读书。
当廖崴进入高中时,父母因生活压力而选择离婚。尽管如此,他依然坚强地面对困难,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,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暂时忘记现实的残酷。
2008年,廖崴首次参加高考,成绩并不理想,仅勉强超过二本线。但他并没有放弃,而是选择了复读一年。
第二年,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中国农业大学,这座学术殿堂曾是无数学子的梦想之地。消息传出后,整个小山村都为之沸腾,廖崴成为了人们眼中的“传奇”。
当地知名企业茅台集团也向他伸出了援手,承诺资助他四年的大学费用,希望他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,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。
那时的他,正是风华正茂,未曾料到前方等待他的不仅是荣誉与喝彩,更有困惑与挑战。
中国农大的高层对这位“学霸少年”的到来给予了高度关注,校长柯炳生甚至亲临车站迎接,并精心安排了学长学姐们全程陪同。
廖崴也毫不示弱,与校长谈笑间尽显从容,豪言壮志要在短短两年内搞定本科学业,接着攻读研究生,未来投身农业科研领域。
在开学盛典上,廖崴作为新晋学子的代表慷慨陈词,誓言要刻苦钻研,回馈祖国,感谢父母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支持。然而,现实很快给他来了个“当头棒喝”。
踏入象牙塔后,廖崴才惊觉这里与他先前的设想大相径庭。
显著的年龄差异,使得他与同窗们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。同学们热衷的话题,他总是搭不上腔;而他津津乐道的事物,在同学们眼中则显得稚嫩可笑。
廖崴也曾试图融入这个大家庭,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,但最终都以碰壁收场。
学业的压力、生活的不适、社交的挫败,让廖崴渐渐失去了方向,开始沉溺于虚拟的网游世界,以此来躲避现实的冷酷无情。
大学生涯的首次期中考,廖崴的化学成绩竟然只有区区33分,稳坐倒数第一的宝座。
这一沉重的打击让他痛苦不堪,也让一直对他寄予厚望的老爹心灰意冷。在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执之后,父亲留下一封书信,悄然离开了他的世界。
接连不断的挫折,让廖崴彻底丧失了斗志。他开始放任自流,翘课、泡网吧成了他的日常,昔日那位踌躇满志的“学霸少年”,如今已沦落为教授眼中的“刺头学生”。
茅台集团在得知廖崴的情况后,也停止了对他的资助。
一时间,廖崴仿佛成了“弃儿”,失去了所有人的期待和支持。
就在廖崴即将被劝退的时候,校长柯炳生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。他找廖崴谈话,了解他的困境,并帮助他的母亲在学校安排了工作,让她可以照顾廖崴的生活起居。
柯校长深知,天才少年也有脆弱的一面,他们需要的是引导和关爱,而不是苛责和放弃。
在校长的鼓励和帮助下,廖崴重新振作起来。他申请转专业到信息与电气学院,并最终顺利毕业,还被保送读研。
回首这段经历,廖崴感慨万千。他说最感谢的人就是柯校长,是他让自己明白,人生不是只有“学习”这一条道走到黑。即使跌倒了,也能爬起来换条路继续走。
廖崴的故事或许能给那些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一些启示。与其一味追求“天才”标签,不如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,如何战胜困难,这才是他们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。
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