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天,有一条新闻一直挂在热搜榜上,久久无法沉下去。它就是“女硕士患精神分裂症失踪15年被找回”。
而官方给的通报也让众多网友不满。让我们来捋一下事情的经过。
一、卜女士出生在1979年,家住山西省晋中市。卜女士从小聪明好学,读书勤奋,是周围人人羡慕的“别人家孩子”,全家人都宠着她。可就在她考高中时,突发状况。因当时试卷少了两页,更换试卷耽搁了时间,她没有做完,差2分未能考上理想的高中。生性好强的她,一时受不了这个打击,精神出现异常。卜父卜母心疼女儿,让她在家休整了一年。等到情况好转后,卜女士再次参加考试,终于考上了。
之后,卜女士成功考上大学、研究生,并于2008年研究生毕业,获得工学硕士学位。本想继续考博的卜女士,因为二代身份证未及时更新,报名受限。学业上层出不穷的艰难险阻她都闯过去了,没想到被考博报名这个小坎儿挡了下来。
卜女士耿耿于怀难以接受,最后她在气郁难解中患了精神分裂症。精神出问题后,哥哥去学校把卜女士接回家中送医治疗。
那时,卜女士生活能自理,间歇性患病,好的时候也认识家人。2010年年初的一天,卜女士和爸爸在家,早上喝了一个牛奶后,她就出门了,从此没有了音讯。家人四处寻找并报了警,但一直没有她的任何消息。
二、卜女士的失踪,让全家人痛苦不已。为了找妹妹,卜先生把班调整到上午7点到2点,下班后就骑着电动车四处寻找。大半年时间,他在附近城区、乡镇贴了大量的寻人启事。可妹妹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,没有任何消息。
这些年来,一家人并没有放弃寻找妹妹,警方也没有放弃,3年前,当地警方采集了卜先生及其父亲的血样入库。直到今年11月25日,山西晋中市和顺县张女士向寻亲志愿者朱玉堂求助,寻找卜女士的事情才迎来转机。
张女士说自己的婶婶在十几年前就和叔叔一起生活,但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,希望他能帮助婶婶找到亲人。交流过程中,志愿者朱玉堂发现对方识字,而且文化水平不低。通过引导,她慢慢说出了自己的父母、哥哥名字,还有就读的大学等信息。
朱玉堂将掌握的信息告诉了警方,经警方查询核实,她就是卜先生苦苦寻找了15年的妹妹。认亲现场,75岁的老父亲泪雨如下。当他准备拥抱女儿时,却被对方一手推开:“我不认识你!”
心酸的老父亲又拿出女儿读研究生时戴的眼镜,这一次,卜女士没有抗拒,脸上还露出了笑容。认亲后,卜家人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太久。他们发现卜女士的病情比15年前更严重了,生活无法自理,也无法和人正常交流。
在如此糟糕的情况下,她还生了一对儿女。儿子今年12岁,女儿8岁。
12月3日,媒体采访了为卜女士发起寻亲的张女士。镜头下,张女士是如此描述的:15年前,卜女士流浪到她家。当时报了警,但卜女士拒绝沟通,还动手打人。最后,卜女士被她好心的叔叔收留,两人在一起生活,还有了孩子。如今孩子大了,母亲却还是个黑户,很多政策无法享受。张家的人,这才动了帮卜女士找家人的念头。
目前,卜女士的哥哥卜先生已经跟妻子商量过了,打算把家里房子卖掉,一定要给妹妹治病。看似一出苦尽甘来的大团圆,但看的很多网友心里沉甸甸的。如今卜女士在被问及家人信息时,仍能清晰道出家人的名字与住址。
张家启动寻亲行动后,仅仅一周内,卜女士便与家人重逢。然而,这样的结局不禁让人疑惑:为何张家要拖延至十几年后才伸出援手?这是否与卜女士病情日益恶化有关?这漫长的十五年,卜女士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风雨?对此,山西和顺县警方给出的结论是走失后被收留。
但这样的通报,真的能让网友们信服吗?不少网友质疑:“随意收留走失者是否合理?这更像是拐卖的借口。”
“《失踪十五年的女硕士》《如今身份难辨》《走失》《收留》《育有两子女》……”我们不愿以恶意揣测他人,但这份简单的通报,实在难以平息公众的疑虑。每一个精神失常的流浪女性背后,都可能隐藏着一起骇人听闻的拐卖悲剧。
这类事件在过去几十年屡见不鲜,其中,丰县“铁链女”案尤为震撼人心。起初,人们同样被告知那是“善意收留,非拐卖”。然而,小花梅的悲惨人生,岂是“惨”字所能概括。直到舆论哗然,才有了后续“涉嫌拐卖”等深入调查。这些反复更正的报道,是因为时间太久导致真相模糊,还是背后另有隐情?李杨导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如果不对人性的恶加以抨击、批判、揭露的话,它不在这个地方发霉泛滥,就会在那个地方发霉泛滥。我们怎么能视而不见呢?我们怎么能觉得跟我们没有关系呢?
当罪恶和不好的东西把它摊在阳光下,它就会消失。
如果你老捂着,这个罪恶就会繁衍。”只有做到零容忍,才能真正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。
三、在女硕士失踪长达15年的案件背后,有一个细节同样重要且不应被忽略。卜家尽管物质条件有限,但对孩子的爱却极为深厚。这种过分的溺爱,使得卜女士逐渐形成了自我中心的性格,内心变得异常脆弱和敏感。一次挫败就足以让她陷入慌乱,不知所措;而第二次的打击,则彻底击垮了她的精神防线,导致精神疾病。人的性格构成中,既有先天因素,也受后天环境影响。卜女士这种性格的形成,无疑与家人的过度宠爱和呵护紧密相关。
溺爱如同一把隐形的利刃,伤人于无形。
正如湖南的神童魏永康,13岁便考入大学,然而进入大学后,他甚至连简单的按时起床都无法做到,常常混淆衣物和日用品,因为他此前的一切生活琐事均由母亲打理。由于无法自理和融入集体,魏永康最终被学校劝退。
过度的溺爱剥夺了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。试想,如果卜女士在初次遭遇突发事件时,父母能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,或许就能避免后续的悲剧。
因此,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至关重要,这样他们才能在风雨中保持镇定。对于孩子的学业成绩,家长应保持一颗平常心。过高的期望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。父母应树立这样的观念:孩子成绩优异则为国家效力,成绩普通也能承欢膝下。
在未来的生活中,内心的强大远比文凭更重要。只有拥有坚强的内心,才能无畏地面对一切挑战。
愿天下所有父母都能让孩子明白:世界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运转,但我们的努力和改变,能让世界逐渐接近我们期待的模样。
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