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这件事有对比,才能知道变化在哪里,进步在哪里,退步在哪里。
总体来说,现在的教育是比二十几年前进步,至少观念进步了,至少没有体罚、打骂了(个别地区依然存在)。
但是耐人寻味的是,家长更重视了,家长保护的更好了,可孩子反而容易出问题了,这一定不单单是教育的问题,跟家庭教育也有分不开的关系。
一、初三学生上课睡觉,老师拍下这一幕后
广西的一位家长在网上讲了这样一段话:班主任老师把孩子们上课睡觉的样子拍下来,发到了家长群,老师这是想做什么呢?是要家长协管孩子们吗?
这个话题因此被关注。
有人说班主任就不该这样做,什么事都找家长,孩子睡觉也家长,如果家长都能解决,那要老师干什么呢?
还是有一些比较明智的家长存在,这一部分家长提出:老师不是管不了,老师不敢管,家长是真的管不了。
其实看完这个图片,我的感受是:这大概就是老师最后的倔强了。孩子不敢管,但是又看不了孩子们这样自暴自弃,拍照发到家长群,让家长们自己看看,自己回家去管。
可是理智分析以后,就一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起不到任何作用,孩子上课不听课、睡觉,十有八九家长是知道的,虽然知道,但是无济于事,家长不能时刻坐在孩子身边拧着孩子的耳朵去学习。
在这方面,家长是无奈的。
二、挺怀念老师“硬气”的年代
我们上学的时候,是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在课堂上睡觉的,即便是体育生,在最后一排,也会做做样子,拿本书挡起来,有一些任课老师睁一眼闭一只眼,有的任课老师被称为“老古董”,坚持“我的课上坚决不能有睡觉的人”的原则,这些体育生站着也得睁着眼睛上完课。
高中的时候化学老师是退休返聘的,成天拿着一个戒尺,用来当教学工具,偶尔用来敲打那些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学生。
物理老师也是退休返聘的,资格更高了,是一个特教,真的是不苟言笑,在他的课堂上睡觉,他直接上脚踹桌子。这些年过去了,很多老师都忘了,但是这些有特点的老师一直印象深刻,成为我们最尊重的老师,虽然有一些已经离开人世了,但是他们始终活在学生们的心中。
那个时候的老师,大概是最有尊严的了。
后来境况就发生了改变,家长成了学生们的坚实后盾,这本来是一件好事,但是有一些地区,却硬要“矫枉过正”,家长动辄就去找老师的麻烦,而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,最后受到惩罚的都是老师。
大环境下,老师越来越没有底气,既然老师不敢管,那就只能是有事找家长,让家长自己管了。
三、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状态
我特别能够理解现在的家长“不放心老师”的心态,我自己也是一个家长,经历了女儿第一次离开家上托班、上幼儿园小班,那种“不安、担心、焦虑”特别能理解。
现在我的女儿已经爱上了学校,主动上学,彻底结束了上学初期的焦虑和不安,每天放学能够跟我分享学校的趣事,状态特别好。
作为老母亲,也自然特别安心。
班级里依然有一些小朋友不能适应幼儿园,每天哭闹。
我最直接的感受是:相信老师,理解老师,包容老师,更有利于孩子适应学校生活。
一旦我们表现出不安、不信任,孩子会准确抓住妈妈的这种心态,然后也随之开始他们的表演。
而当我们愿意选择相信,愿意跟老师和谐沟通以后,孩子的状态也会随之变化。
这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说,从老师的角度来说,家长的信任、宽容和理解,都能给老师增加信心,都能让老师放手去引导孩子。
这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。
四、家校共育的真谛
开篇这位班主任把学生们睡觉的照片发到家长群,这不是家校共育,这是老师无奈。
家校共育,不是老师放手不管,凡事都让家长来管。
家校共育是孩子在家的时候,家长负责,孩子走进学校老师负责,家长和老师做好沟通、相互包容和理解,共同携手,为孩子成长支撑起一片蓝天。
家长不能过度怀疑老师,也不能过度依赖老师,更不能过度限制老师,反过来一样的道理。
双方彼此,在信任的基础上,友好合作,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指引方向,这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状态。
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