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给我来对大闸蟹!个头大的、肥的!”“好嘞,我先给您打捞,用网兜控控水。您挑一下,这两只不错,来看一下秤,足斤足两,没问题的话就给您用绳子绑好了”。
乍一听以为是在菜市场,实际上却是在苏州博物馆。
这大闸蟹实际上是苏州博物馆的毛绒文创“蟹黄黄”,大眼睛、肚子鼓,拉开拉链有蟹黄。
近期,在各大博物馆的文创店内,不少消费者都被这沉浸式、互动表演式的趣味打包“硬控”。
在这个文创产品遍地开花的时代,各大城市、文化场所都致力于“卷”出属于自己的“文化符号”。博物馆不缺少文化,但要把藏品背后的符号,提炼转化为文创产品并非易事,这也催生了一个崭新职业——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。
甘肃的“麻辣烫”、陕西的“肉夹馍”、山西的“刀削面”、天津的“煎饼馃子”、广东的“乳鸽”、福建的“佛跳墙”。在越来越“拼”的文创赛道,各个博物馆都对懂营销、会运营的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,求贤若渴。
一、网友直呼, “一定是00后上岗了!”
今年7月底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,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国家统计局,向社会正式发布了19个新职业,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便是其中一员。
近年来,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,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。越来越多有趣、有料的职业,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。
二、教AI理解人类世界,他们是AI的老师!
导航语音的生成、智能音箱的应答、人脸支付、动作捕捉……这些智能便捷的服务,离不开人工智能的老师——人工智能训练师。日复一日地工作,“教”会AI理解人类世界。
在人工智能的训练、安装、调试、测试、保养等环节,都需要相应的应用型人才来支撑。
由于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工作,涉及多个学科领域。要求从业者不断扩展专业知识,掌握最新的训练方法和模型,以适应行业需求。
据了解,2020年2月,“人工智能训练师”正式成为新职业,并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。
11月26日,江西省首届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,在南昌举行,标志着该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建设,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在浙江杭州,每个周末都会举行一次,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。考试上午下午各安排一场,每场有3个考场,可容纳200多名考生,考试几乎场场爆满。
如今随着人工智能,在制造、交通、医疗、城市服务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,人工智能训练师的需求和规模,预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。
三、无人机也有驾驶员,低空经济人才缺口大
“飞机解锁、人员撤离,可以起飞。”
“收到,飞机准备起飞!”
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,坐在电脑前的无人机驾驶员李佐强,在智能运控平台按下“一键起飞”,不远处的起降点上,一架银白色、周身方正的丰翼方舟40无人机旋即高速转动,满载10公斤中小件快递腾空而起,飞往龙华片区永新工业区网点。
一场地空联动,让近10公里的寄递时间,从半小时缩短至15分钟。周边是齐整包裹,眼前是广阔天空,李佐强置身其中,操纵着无人机沿既定轨迹稳稳飞行。
今年29岁的李佐强,“飞龄”已达6年,不仅是无人机的“老手”,更是快递业的“老兵”。“快递小哥”转型为无人机驾驶员,挑战不小“。一名成熟的无人机驾驶员,得是个‘多面手’!”李佐强说。
2021年7月,当时正值松茸采摘季,李佐强和团队来到川西山林,开展松茸快递服务。
“过去从山上到山下,完成一次采摘。往往需要一天时间”李佐强说。跑通无人机运输后,单程仅需十几分钟,让山间到舌尖次日达成为可能。
这样一来,不仅保证了松茸的鲜美,还促进了农户增收。如今,无人机架起了松茸运输的“空中走廊”,截至今年10月中旬,运输货量已超过400吨。
飞行6年、驾驶里程超40万公里,李佐强参与并见证了低空物流的快速发展。从城市到乡村、从高原到海岛,应用场景更加丰富;从文件、衣服到生鲜、珠宝,运载货物更加多元;从轻量级到重量级、从中短途到长途,运输能力更加强劲。
“行业日新月异,更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”,李佐强说。“我们要把这张低空物流网越织越密,让无人机能在更广领域,更多场景高效安全地完成配送任务”,说起未来,李佐强充满信心。
新职业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年来,许多新职业频频登上热搜,既展现了社会的关注和好奇,也反映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。
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